柤中城到底在什么地方?清初沿革地理学家、学者顾祖禹在其《二十一史方舆纪要》中的一段载文,对柤中城遗址疑似地点和古罗国城遗址有了颠覆性的看法。
首先,柤中城遗址在罗川。《二十一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九·湖广五载:“曹魏时,夷王梅敷兄弟在柤中聚集民众万余家,盘踞在这个地方作食邑,地名叫做柤中。当时号称柤中为天下膏腴,就是这个地方。长渠县(汉代县名,在今宜城市境内)西四十里,也叫做罗川,也叫做鄢水,也叫做白起渠,就是蛮水。”这里把柤中地区在蛮河流域和柤中城在罗川都交代得非常明白。罗川是古罗国的都城,也叫做“罗川城”。古罗国的都城“罗川城”在什么地方呢?《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北分集(下)》有载:“安集镇(今武安镇辖境)邓家嘴村(今洪山寺村)罗家营东120米,传说是古罗国城。”那么,柤中城就在今武安镇洪山寺村罗家营东。
再就是古罗国城遗址在柤中城东。南漳县文体局、南漳县博物馆有一份《关于南漳县古罗国城文化遗址的调查报告》称,罗国城文化遗址地处低岗山丘中的河谷平原上,采集到的可辨器物标本主要有石斧、鬲、豆、盘、罐等陶器,器表多饰绳纹,陶色以灰为主,红陶次之。襄阳市博物馆专家根据器形、陶质、陶色等推断,为新石器时代至东周时期。遗址东部原有座古城池。古罗国为西周封国,于公元前690年之前为楚所灭;柤中是东汉末年三国魏时夷王梅敷的食邑。罗国城时间在前,柤中城时间在后。两座城址在同一个地方,东西毗邻,那么,这个遗址应为“柤中城遗址”;“遗址东部原有座古城池”就应当是“古罗国城遗址”。除非有出土文献证明“遗址东部原有座古城池”才是柤中城遗址。否则,对“原有座古城池”无法解释。
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发现哪个朝代在此建城池,之后的南北朝期间,西魏在此间置有归义郡,至今仍不能悉指其治所,应有一城池在此地区。但毕竟从时间上说要比古罗国城和柤中城晚许多年份。(来源:南漳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