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编辑
近几个世纪以来,海鲜一直都是北欧国家和英国等国家居民的主食,这些国家的经济大数来源于渔业[5]。9世纪时,丹麦人来到大不列颠岛,向当地引进了来自本国的鱼类,就有鳕鱼和一些白身鱼如大比目鱼和狭鳕,且都受到岛民欢迎[6]。
14世纪末叶,来自英格兰东部的渔船多次到冰岛地方的水域寻找海产,他们多次都能满载而归,导致此后的英格兰与丹麦产生了政治冲突。 1414年,丹麦国王埃里克七世就曾禁止英格兰船队来冰岛进行捕捞活动,并且终止与英格兰的贸易。他就曾告诉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过度捕捞会导致渔产资源枯竭,但被忽略,因此英格兰与丹麦和汉萨爆发战争(英语:Anglo-Hanseatic War)。不过之后汉萨各国的外交官以协议停止了战争的延续,该协议允许英格兰船只能以7年许可证在冰岛水域捕渔。这个协议的内容在1474年的乌德勒支协议(英语:Treaty of Utrecht (1474))中删除[7][8][9]。
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使得捕鱼范围得以扩大,让各国捕捞船队开始筹划开发新海域。1893年,丹麦政府限制各国船队(包括自己)只能在自己领土的50海里(93公里)内进行捕捞。英国船队对此提出异议,并还是继续派往船队到冰岛海域进行捕捞。英国政府不承认丹麦的主张,他们认为如此限制会导致北海周边的国家也有如此主张,这将损坏英国渔业。1896年,英国与丹麦达成协议,丹麦政府允许英国船只可以在冰岛的任何港口停泊,前提是他们必须在此存放渔网和各种渔具。但英国船只不得在法赫萨湾和凯弗拉维克附近的地区捕鱼。
许多英国船队因为英国政府不承认丹麦政府宣布的13海里(24公里)外为非法捕鱼而遭到丹麦政府炮轰和罚款,且媒体也开始质疑为何英国政府能在允许丹麦不承认英国利益下继续采取行动。英国也在1896年和隔年以炮舰外交展示自己的海军实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