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伽美什史詩》記載,吉爾伽美什命令興建烏魯克的城牆。在史詩的尾段,吉爾伽美什向渡船人乌沙那毕(英语:Urshanabi)(Urshanabi)吹噓城牆由七聖賢所建。史書記載,阿卡德王薩爾貢將城牆破壞以展示軍事實力。
雖然缺乏直接的證據,大部分學者認為吉爾伽美什真有其人,主要是出土的刻文確認了一些與他相關的人在歷史上曾經出現,如恩美巴拉格西和基什之阿伽。若吉爾伽美什確有其人,他的統治年期應大約在公元前2600年。一些蘇美爾的早期文獻將他的名字串成「Bilgames」。由於最初未能充份掌握閱讀楔形文字,吉爾伽美什要到1891年才被發現,而且是以「Izdubar」(𒀭𒄑𒂅𒈦的误解读)的名字出現[2]。
大部分文獻中,吉爾伽美什被標示為神明(𒀭),但並無證據顯示他當時已被神化;而根據有關吉爾伽美什的神話,他被神化應是後來的事(與阿卡德王的神化不同)。正因如此,其他歷史人物的故事可能被張冠李戴,當成是吉爾伽美什的故事,尤其是拉格什第二王朝的統治者古地亞的事跡(前2144年—前2124年)[3]。
無論《吉爾伽美什史詩》是否根據歷史原型所作,吉爾伽美什是該史詩的主角,而其名字也曾出現在希臘神話故事中,名字為「Gilgamos」(Γιλγαμος)。該故事與珀爾修斯故事相類似,講述巴比倫國王相信其孫會殺死他的預言,於是國王將他的孫從高塔投下,但卻跌在一隻鷹上,跌勢被大為減緩,後來嬰兒被園丁發現並撫養成人[4]。
一塊記載吉爾伽美什史詩的泥板在英國、美國轉手數次,2014年被手工藝品零售商以167萬美元買下,並將它陳列於位在華府的聖經博物館(Museum of the Bible)。2017年因文件不齊全有策展人對泥板來源起疑,2019年由美國司法部查扣,2021年9月重回伊拉克人手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秘書長阿祖萊(Audrey Azoulay)說,吉爾伽美什史詩是「人類共同寶藏」,並指泥板回到真正故鄉是「國際社會對抗歷史遺產破壞者的重大勝利」[5]。